yoyo文学网

第76章 (第1/2页)

天才一秒记住【yoyo文学网】地址:www.stardustcakes.net

【杜甫并不炫耀这一层皇族血脉关系,而是很为杜氏家族、崔氏家族——即自己父母所出身的两大家族而感到自豪。

长大后的杜甫对自己身上的李唐皇室血脉并不多提,只是浅浅平淡的一句“中外贵贱殊,吾亦忝诸孙”。但是他反而写了很多“舅氏多人物”;“贤良归盛族,吾舅尽知名”之类的诗,对家族极尽赞美和褒扬,体现了其对家族的深切归属感。】

有些尚且年轻的朝臣悄悄地偷眼看李世民,好像担心他为此而生气。

李世民察觉到那些人的眼风,不由得觉得一阵好笑。

怎么?在你们心里我就是这样一个不好伺候的皇帝吗?

没看见那些老而成精的大臣们一点脸色都没变,还是老神在在地看着光屏嘛!

其实,倒不如说,看到光屏上那位杜甫不在意自己的皇族血脉,反而珍惜身上世族的名头,这才让他感觉到一点真实感。

——光屏这种东西太过超前了,李世民一直对上面播放的东西抱有一种发自心底的潜意识上的怀疑。如果杜甫真的歌颂自己身上的皇族血脉,在唐朝真是一种“反传统”的行为,会让他在开心之余反而更加怀疑光屏的真实性。

相反,杜甫这种“重世家而轻皇族”的内心思想,却是唐朝的时风,李世民轻呼一口气,他想,应该可以完全确定了,这光屏里的东西真的就是——

不远后的未来。

【为什么李白放荡不羁,仗剑任侠?为什么杜甫却总是有着一种名门正统的气质?

杜氏家族的教育给杜甫的一生奠定了基调。

杜氏先祖杜预虽然是因为武功而封爵成为阳侯,但是他的经学声望影响更高于武功。《春秋》、《左传》本来是两本书,而杜预将这两本书综合编为一本,即《春秋左氏经传集解》,大名鼎鼎的《杜注》正是此书。

由此,杜家对于子弟的教育便蒙上了一层鲜明的儒学印记。中年的杜甫干谒求仕,晚年的杜甫秉公直谏,并非出于对名利的汲汲之心,也有着家庭教育下文人对“致君尧舜”的本心向往。

更别提杜甫对儿子的要求:“应须饱经术”;同样也反映了杜氏家族一脉相传的儒学家教。

杜甫曾写道:“诗是吾家事”、“吾祖诗冠古”。杜甫的祖父杜审言与李峤、崔融、苏味道三人并称为“文章四友”,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,得到了“初唐无七言律,五言亦未超然,二体之妙,实为杜审言首倡5”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新书推荐

魔君?不,我是魔王 我的侍女要登基 剑凌霄 魂穿修真界:我的空间能藏娇 春夜盛放 荣耀之刃[花样滑冰] 九域第一仙帝